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人情大不同

這次的主題要來寫到歐洲以後,一點點對於文化的觀察。

室友
先從近的寫起。起碼有一打的人聽過我抱怨我室友吧,哈。這次還是要揭露一些她的行為,但是對她的反感已經不像剛開始那麼強。她是蘇格蘭人,父母有一方是蘇格蘭人,一方是英格蘭人。她在蘇格蘭著名的商學院唸書。當初曾經考慮過就讀藝術學校的她,曾經受頒過優秀青年藝術家的獎。然而在母親的提醒-「想想你將來要什麼,而不是現在要什麼」-之下,她決定進入商學院唸書。來歐洲以前,多少有刻板印象認為歐美人與自己家人,尤其是父母的聯繫比較淡薄。但是我室友跟她妹妹很好,也經常撥電話回家與父母聯絡。她那一半的房間地板有茶漬、碎屑、叉子、浴巾,有時候還出現內衣褲。每天出門都要說一次她鑰匙不見了、看電影不喜歡帶耳機、吃完東西留在流理台不清...等等,一度很受不了她,但是沒有說什麼,因為我想反正我不會待很久。一開始還會聽她跟朋友抱怨這裡的床墊很硬、房間太小等等,她以前在蘇格蘭的公寓大多了等等。但隨著時間過去,我覺得她慢慢在適應這間小flat的尺寸以及與其他三人分享空間的事實,位置比較整潔了,鍋碗也會洗起來。不變的是,她其實一直是個很有禮貌又開朗的孩子。

很多我周遭的人(姑且稱亞洲文化吧)都會在自己做什麼事情之前先考慮別人的眼光,考慮會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不願留下話柄,也不喜歡讓人討厭。但是我們比較難將道歉的話說出口,並不是說死不認錯,我猜想,會不是會是覺得自己已經這麼小心翼翼了,竟然還是冒犯到他人?大家都說歐美人溝通模式比較直接。我想是整個行為模式都是 --「我要這麼做,如果你不喜歡,你就跟我說,我就道歉,不然就是沒問題」。而我們的,至少我的是「我這樣做會不會怎樣?誰誰會不會不喜歡?」,常常想得比較多。當然也有遇到在做什麼之前都先詢問,真的很有禮貌的西方人,與他們相處就沒有什麼問題。

寓友(?)
宿舍是走廊進來以後,先有公共空間,再來才是兩間雙人房。上面講的人是跟我同房的,接下來講講跟我同一個大門的寓友(就是隔壁間啦)。一個是從奧地利來的女生,來這裡以後認識的第一個朋友,她人很好,總是詢問你要不要吃什麼,出去玩、買東西、借用已經說了可以共用的東西也都會問一下。她之前先到美國去工作,後來才又回奧地利唸書。父母來自斯洛伐克,但搬到奧地利,所以她在奧地利唸書,會講英語、德語、斯洛伐克語、一點法語。處事積極,我覺得很有領袖風格,因為她在icebreaking weekend的時候,很自然就會做leader。有正義感、很體貼也很好相處。
隔壁房的另一個人生於俄羅斯,長在保加利亞,在斯洛伐克唸書,現在到捷克交換。她會說俄語、保加利亞語、斯洛伐克語、英語、德語、一點西班牙語。她在保加利亞的時候早讀兩年,後來要到斯洛伐克唸書的時候因為一些學籍調整跟語言先修,剛剛好和一般人入大學時間一樣。歐洲(至少中東歐這邊)的學制是如果你大學和研究所要主修相同的科目,只要申請就可以直升,且總年數五年。大學也不用考,只要申請,而且在奧地利唸書,是公民的話不用出學費。但他們要畢業比較難,上次聽說好像只有1/5的人會順利修完學分畢業。她也是一個很甜的女生,但我不得不承認我莫名其妙的偏見很深,當我知道她吸煙的時候覺得很不稱。奇怪,為什麼很多台灣人,包括我,都會覺得可愛的女生不該吸煙呢?

交換學生之間
由於我不太上聲色場所喝酒跳舞,興趣跟大部分交換學生很不同,所以無法在大家的社交場合與大家熟起來。基本上我所問過的出國的人,到底還是會跟亞洲人「比較」熟一點,有時候是因為文化的接近程度真的就會讓人在一起做彼此都比較感興趣的事,譬如來歐洲的亞洲人,幾乎都把旅遊當成重點。但對其他歐洲學生來說,就不急於一時。以布拉格來講,很多歐美人來到這裡都覺得啤酒、食物超便宜,歐洲風情,但是很划算的價格。所以他們可能來了以後啤酒或其他酒精類飲料就喝得更開心了,而且反正沒什麼正事。但交換學生當中有幾個人比較多的國家,譬如義大利,他們也會自成一群。
對我來講比較勁爆的是,交換學生之間真的換伴侶頻率比較高?還是我以前在台灣沒有認識這種人呢?我聽說的一個墨西哥人,已經跟三個交換學生(女)做過愛。我不能說交往,因為其中有些不是交往,就是真的只有做愛。而且他還會把室友搖醒跟他說他又把上哪個妹(?!),在哪裡做愛,也曾在他室友(裝)睡的時候在旁邊就妖精打架了,據說女方也是呻吟得毫無畏懼。 XD

捷克人
昨天在學生餐廳吃飯,落了一袋東西,回頭拿的時候,餐廳已經打烊,清潔工在打掃。她拖地的時候看見我們,沒有打算走過來,我們敲敲玻璃門,她還是臭臉不理,後來我們又敲,她對廚房喊了幾聲,要廚房的人出來應門。一邊的香港朋友很不能忍受這種沒有效率的事,因為她來應門的時間遠短於找人出來幫忙開的時間。
但前幾天,當我知道簽證無望,在電車上大概臭臉又唉了幾聲,一邊的捷克學生請我微笑,因為天氣很好。有人說捷克人很冷漠,表面上好像大概是這樣吧。但是我也遇過很熱心幫忙的學生、路邊阿伯等等。
至於這所學校的學生,我覺得整體而言比較重視與業界的接觸,以實習的方式來提前進入職場,學校請企業來辦的徵才說明,也都是很認真的,許多國際級的事務所、銀行等等。有人說是因為這些企業需要捷克來當跳板進入東歐市場。那麼為什麼台灣學生的眼光會困在國內企業?是因為國際級企業不需要台灣?台灣不鼓勵國際級企業加入?還是台灣的人才吸引不了這些企業到校園去辦徵才說明會?並不是說到政大的徵才說明會只有國內企業,而是我覺得氣氛不像在這裡看到的,大家是真的要來「搶」人才,反而比較像是一般公關宣傳活動附帶徵才功能。

希臘人
希臘的生意人,真的是拿錢以後就沒有服務的!但是在希臘,我們主動去問問題的話,回答問題的人都很熱心,英語程度也好!希臘人比捷克人有笑容,可能是因為天常常很藍吧。在希臘街上也才會被攀談,在捷克除了賣音樂會票跟紀念品的人之外,很難有人主動要跟你講什麼。

歐洲人
歐洲人很愛抽煙!我覺得我在台灣還沒看過這麼多滿地煙蒂的情況。之前在找布拉格的好去處時,看到一篇文章介紹「non-smoking places in Prague」。跟朋友提起,我說在台北,餐廳大都禁煙,可能有一些社區性的熱炒或合餐才比較能接受客人吸煙,即使如此,通常通風都做得還可以,不至於弄到像pub一樣煙霧迷濛。但在布拉格,不管什麼餐廳、咖啡廳都有人在抽煙,而且因為天氣比較冷的時候開暖氣不開門窗,整個悶住,雖然不至於煙霧迷濛但是整間都是濃濃的煙味無法散去,pub就更不用講了。在紐約待過的朋友說,紐約連pub都不能抽煙,要到室外才能抽。
我又發現幾個指標來比較各城市之間收入的差異:1. 居家用品店密集度 2.對於瑜珈、芳香療法、風水的喜好 3.有機食品或素食品的普遍程度 4.商店櫥窗佈置。 我去過慕尼黑、雅典,待在布拉格,我覺得慕尼黑滿街都是精緻的東西,商店櫥窗也裝飾得比較美。然而布拉格的人,很愛吃肉,一份餐可能就只有肉跟澱粉(排骨便當再不濟也有個炒高麗菜),慕尼黑看到比較多有機食品店、素食店。雅典大概介於這兩者之間。

以上都只是個人短期的觀察,也許看得更多的人會發現更多的東西。但還是為自己做一個心得整理。

沒有留言: